home icon
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

课堂展示促成长 评课交流共提升——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第14周开展“和煦教研”暨高段数学组“课例展示活动”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7日 发布人:唐敏 浏览量:

      为了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平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2021年11月30日下午,五、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开展教研活动,并请来专家程登敏老师亲临课堂,观看教师的风采,促进教师的成长。

 

  第一节展示课,张莺琼老师执教的《小数乘小数》,教学流程顺畅,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方法得当。教学中,张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引导概括出计算规律、方法。如:在探究新课时,张老师先让学生根据题点各自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课件展示计算过程。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两个乘数各是几位小数?积应该是几位小数?接着再问:要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784只有三位,位数不够怎么办?引导学生明确: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整节课的学习在交流互动中完成,学生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教学效果非常好!

 
 

  老师们在认真听课并做着记录。

 

  展示课结束后到和雅楼三楼会议室进行评课,先是由张莺琼老师说说自己上这节课的思路和后感。

 

  接着,老师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言,指出本节课亮点:

1.重、难点把握清晰,教学流程安排合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张老师在教学中遵循计算教学的一般过程:引导研究,理解算理;及时练习,巩固内化;观察比较,归纳方法;练习多样,运用提升。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尝试练习中一步步明白算理,掌握方法。张老师导在重点处,导在难点时,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所学知没的“意义建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以提高,教学效果好。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方法应用得当。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掌握整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学生应该能够在原有的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中自觉尝试和感悟中领会计算方法和算理。所以在算式列出后,让学生尝试解决后进行比较,反思后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怎么处理,进而理解方法和算理。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归纳总结方法。学生亲身参与教学的始终,获得的适时经验非常深刻。

3.课件的应用非常到位。流畅的教学流程加上课件的精心制作和展示,动态的形象和主观的理性认识相结合,效果非常好。

4.板书精美合理。

 

         最后是我们的专家程登敏老师对这节课进行分析点评,给老师们指出建议: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过多的去干预学生,不光是呈现正确情况,更需要出现错误情况。课堂不怕有缺点,恰恰是缺点和不足给学生提升的机会,给教学增添精彩。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热情参与,校领导大力支持,既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又提供了教师共同学习、交流和提升的平台,推动了每位教师的成长!

 

图:王萍

文:丁小美

审核:武金艳